一、編制背景
為了從根本上解決企業技術人才和用工短缺、斷檔、人才儲備以及創新能力欠缺問題,切實增強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實現企業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雙增長,進一步推動和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充分發揮企業在技術技能人才培養和人力資源開發中的重要主體作用,強化產教融合型企業的帶動引領示范作用。按照國家發展改革委和教育部有關要求,公司制定了《蘇州帝奧電梯有限公司產教融合、校企合作三年發展規劃》。
二、產教融合的建設基礎
(一)公司的基本情況
蘇州帝奧電梯有限公司是一家大型中外合資電梯制造企業,公司占地面積約400畝,建有80多米高速電梯試驗塔,集各類電(扶)梯產品設計開發、制造銷售、安裝維修保養、裝潢于一體,系吳江區百強、江蘇省名牌、國家高新技術、中國馳名商標企業。企業執有國家特種設備制造安裝改造維修A1級許可資質。企業重視科技創新和人才隊伍建設,已順利通過國家級(CNAS)電梯實驗室驗收、獲批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江蘇省博士后創新科研基地,江蘇省企業技術中心、江蘇省智能型高速電梯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省級工業設計中心、省級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試點企業。旗下產品涵蓋乘客電梯、無機房電梯、觀光電梯、醫用電梯、自動扶梯、載貨電梯等十二大系列,帝奧電梯強大的研發制造能力,所生產的自動扶梯、自動人行道、有機房電梯和無機房電梯已榮獲TUV的CE歐盟認證,全系列自動扶梯通過KTL(韓國產業技術試驗院)KC認證,自動扶梯、自動人行道,有機房電梯和無機房電梯通過俄羅斯白俄羅斯及哈薩克斯坦海關聯盟CU-TR認證和沙特阿拉伯SASO認證。擁有60多家分支機構和全球300多個服務網點,產品行銷全國和海外70多個國家及地區。2015年榮獲電梯行業優選品牌——十大最具競爭力整梯品牌,2016年榮獲中國電梯十大品牌榮譽,2017年榮獲電梯行業優選品牌——最具競爭力整梯品牌,2019年榮獲電梯行業優選品牌——十大知名整體品牌。
(二)合作院校選擇
秉承地域優先、專業對口優先、現行合作方優先的原則選擇學校和科研院所作為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對象。包括南京郵電大學、江蘇大學、江蘇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南通科技職業學院、吳江區總工會職工學校、吳江濱湖職業培訓學校,吳江區汾創技能培訓學校等。
(三)合作思路
深化產教融合,推進校企協同育人,使產業資源轉化成為教育資源,使教育資源促進產業能力提升,發揮職業技能教育為社會、企業服務的功能,培養更多高技能人才,同時也為學生的實習、就業提供更多平臺。發揮校企互動合作,產教融合的作用,實現職業教育與崗位需求的“零對接”。
三、預期目標
全方位推動產教融合、校企合作,促進人才、技術、管理等創新要素的有機結合,在人才培養、制造工藝升級、實習實踐等領域與各院校開展合作,促進人才需求與供給的有機結合,優化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調整和質量提升,更好滿足行業、企業對高質量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主要通過以下方式進行:
1、建立2-3個院校的合作關系,初步建立務實、高效、多贏的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機制。通過校企合作,吸收與需求相符且專業對口的學生提前進入公司實習,讓實習學生提前了解崗位工作內容、企業文化,增進企業認同感,有效縮短企業適崗培養周期和成本,有效緩解緊缺性工種用工緊張局面,提升整體競爭力。
2、以“學科共建,企校雙師聯合培養”為主,企校共建“新型學徒制”培養模式,以企業為培訓責任主體,以專業知識、操作技能及職業素養為主要培養內容,培養一批企業急需技術型人才。積極開展委托研發、合作研發,提升公司的技術實力;
3、通過開展項目合作、工藝技能交流、技能賽事切磋、校企人員互聘等來提升人才培養質量,從而提升產業鏈整體水平和能力。促進企業自我研發能力的提高,專利申請量得到明顯增加,公司整體影響力得到進一步提升。公司技術工人得到基本滿足,并引進一定的高技術人才。
四、重點工作推進
(一)學校與企業共建技能型人才培訓模式
與南通職業技術學院合作成立了“帝奧電梯工程學院”,搭建了專業人才培養直通車,企業為應屆畢業的學生提供實習、實訓、就業的平臺。首先是把學校先前確定的一體化培養目標改為在企業用人要求的需求下,由學校按教學規律和教學條件確定。實現了企業用人標準、學校育人標準以及社會育人標準的統一,極大地縮短了企業的再培養時間。其次是共同建設技能大師工作室,根據學校制訂的項目實施方案,工作室專家與企業工程師進行生產技術指導,增強學生對企業文化的認同度。
在學院技能大師、骨干教師和企業工程師的指導下,進行了學生職業崗位工作任務的分析與研究,以“應用型技能人才培養”為出發點,由一體化教學過渡到產教交替,到后期的“產教聯動,學做融合”行動導向教學模式,構建起全新的技能訓練體系。以國家技能等級電梯安裝工職業標準為依托,按照初級、中級、高級三種推進的技能人才培養目標,完成了電梯安裝工的評價標準、理論測試題庫、實訓教學設計方案和微課課件,開發項目化培養教材,形成了比較完善的教學體系。
企業工程師到學校兼職授課,專業教師定期到企業頂崗進修,讓專業教師成長為“專家型職業人”,教師在企業中了解新技術、新工藝和新標準,培養與企業接軌的實用人才,學生實習即可上崗工作,極大地縮短了企業用人培訓周期。二是“訂單式”培養模式。開設“帝奧電梯班”“帝奧冠名班”,實現學校、企業與學生的三贏,保證學生以高技能就業,為企業輸送實用型人才。
(二)校企共建實訓基地
學校攜手企業共建就業實訓基地、職工培訓基地。依托企業實訓基地,由職業培訓學校考核,每年培養技能人才 100 人以上;
(三)學校與企業共建師資隊
一方面聘請企業在職高技能人員和工程師擔任兼職教師,參與學校教學的主要環節。另一方面,由企業為學校加強在職教師實踐技能的培養,制定《專業教師到企業實踐鍛煉管理規定》,通過“師徒幫教”活動,綜合提升員工與專業老師的專業技能。
(四)教學資源庫建設
以“產教融合”引進的產品為依托,按電梯產品的設計與開發深度來進行規劃和分析,編寫出高質量的實訓項目模塊教材。校企合作,建立產品技術資料庫,每次加工的產品,其技術文件、樣品和調機數據等留存以便后續查閱更新,引導學生自己動手查閱資料,掌握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現行的校企合作多是老師充當企業的研發角色,而學生則是扮演企業工人的角色,難以實現產教融合的良好效果。老師需要跟企業充分溝通,做一些能夠促進學生發展的項目,而不僅僅考慮暫時的經濟利益,讓學生充分參與不同層次的項目,增強學習的信心。以產促學,緩解電氣類專業成本高、消耗大的難題,借助于帝奧電梯優秀的平臺,成功建立起一條產教融合的平臺,讓教學服務于生產,有效地解決了電氣運行與控制專業實訓高消耗、高成本的全國性難題。而且定期開展和參加師生競賽,提升教師和學生的操作能力,競賽由個人參賽到面向人人參賽,實現了競賽人人參與的目標。
(五)學校與企業共建專業建設指導委員
校企雙方不定期時行產教調研、企業文化與管理的交流活動,企業聘請院校專家、教授擔任企業發展顧問。學校聘任企業技術人員、高層領導擔任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委員,校企雙方共同研究學校的辦學模式、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師資隊伍建設、教育教學改革、實訓基地建設、校外實習與就業等,為學校可持續發展提供強有力決策依據。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成員來自行業協會、政府職能部門、專業教師,以從電氣自動化設備安裝與維修工作的一線專家或管理人員為主,保障了人才培養需求的實時性、實效性。
五、保障措施
(一)組織領導保障:成立企業產教融合規劃實施領導小組,部署規劃的實施和調整,保證規劃的實效性和可操作性。
(二)運行機制保障:建立實施規劃的各層級的責任機制,明確責任目標和責任人;制定年度工作目標和計劃,分解任務并納入考核。
(三)資金投入保障:多渠道籌措經費,科學、合理配置資源,保障重點建設項目經費需求,提高經費使用效率。通過建設資金籌措,高質量、高標準實施產教融合基地及平臺建設:爭取財政部分資金獎勵或補貼,重點建設產教融合核心人才培養,課程開發、專業建設等。同時切實加強資金的使用與管理,按照統一規劃、單獨核算,實行項目管理,提高經費使用效益。
(四)有效溝通:保障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期間,校企雙方通過定期溝通的方式加強溝通,并就人才培養、項目實施、學生實訓、調研學習等過程進行不斷探討、研究與改進,以實現人才培養質量和校企合作水平的持續提升。
帝奧電梯將積極推進產教融合,深化校企合作,落實校企協同育人,并充分發揮企業重要主體作用,利用自有優勢,不斷探索和創新產教融合模式,積極配合國家產教融合工作建設部署,助力電梯行業人才培養,帶動實用型人才增量,為地方經濟的繁榮發展貢獻一份力量。